新闻动态
“面对千年瑰宝,我们没有轻易动手,提出试验性加固,要求工程可逆。”1947年,一个偶然的机遇,孙儒僩离开“天府之国”,来到大漠戈壁,在敦煌艺术研究所从事石窟保护和研究工作。万里苦追求,相伴赴沙洲。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建筑业很兴旺,孙儒僩学的是建筑,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建筑行业工作,在成都拿到了不错的...
12-05
2022
图为游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灿烂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资料图) 张晓亮 摄中新网兰州11月11日电 (闫姣 何凯雯)今年以来,丝路名城甘肃敦煌市通过缔结国际友城,推动“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打造感悟“一带一路”的文化基地,“乘云”讲述丝路故事,提升敦煌文化国际影响力。记者11日从...
11-14
2022
11月2日,一对红嘴雁飞临敦煌党河湿地栖息、觅食,做短暂停留。近年来,敦煌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来敦煌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深秋时节,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斑头雁、红嘴雁等大雁类候鸟飞抵党河水域,它们时而展翅嬉戏,时而踱步觅食,构成秋日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11-07
2022
近日,一组敦煌复原壁画集中现身长阳创谷,即日起至11月18日,长阳创谷引力艺术空间推出“无名者颂”史敦宇敦煌艺术展。佚名画中,最为世人所知的当属敦煌石窟艺术。敦煌是记录中国公元4-14世纪其间丝绸之路文明发展的“百科全书”,它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意义。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画家、甘肃美协会员、兰...
10-25
2022
敦煌悬泉置遗址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在纸张发明、普及前,简牍是中国最普通、最常用的书写载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简,牒也”,“牍,书版也”。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的统称。甘肃是文物大省,历史上历代遗存下来的文物异常丰富。简牍能在甘肃保存,有赖...
10-19
2022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距敦煌市区180公里。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紧挨着的,是新疆罗布泊。这里人迹罕至且干旱少雨,昼夜温差极大。夏日地表气温可达六七十摄氏度,走在这样的地面上,高温很快能将鞋底融化。到了夜间气温骤降,又往往伴随着嘶吼的风声、飞沙和走石,因此世人又称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为雅丹“...
10-10
2022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外滩,诞生于甘肃的读者书店,把甘肃的另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敦煌文化“搬”进书店,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古老大美的敦煌文化为何持续“圈粉”焕发新活力?读者书店第四届敦煌文化节近日开启,以“箫管霓裳,乐舞敦煌”为主题,通过活动、文创、展览三大版块,在外滩共话敦煌,带读者走进敦煌乐舞共同谱写...
09-21
2022
8月24日,由敦煌研究院与日中平和发展促进会共同策划的“敦煌文化艺术与日本的渊源”——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特别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成功举办。线下的主会场在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所二楼会议室,分会场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日中协会、日中友好会馆、日中友好协...
08-29
2022
会“唱歌”的沙子敦煌鸣沙山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有着众多而又十分奇特的自然景象,在荒漠地区里发生的“鸣沙现象”便是其中之一。“鸣沙现象”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不同地方发出的沙子声音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低吟”,有的“浅唱”,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人们将其比喻为自然妙音——会“唱歌”的沙子,这些沙子到底...
08-17
202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兰州6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6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手打造的“腾讯互娱x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技术实验室”)正式宣布成立。发布会上,技术实验室宣布启动首批合作项目“数字藏经洞和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的相关工作。双方签约仪式敦煌藏经洞窟...
06-20
2022